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1.这时,只见一片乌云从高处朝东方降落;在降落的过程中,它逐渐变得明亮,并呈现出人的形式,最后变成一束火红的光,被同样颜色的小星星所环绕。主便以这种方式在正与我交谈的灵人面前显现。那里的所有灵人都从四面八方聚集在祂面前;当他们到来时,善者便与恶者分离,善者往右,恶者往左,并且这个过程立刻完成,好像是他们自动的。往右的灵人照其良善的品质被排列,往左的灵人照其邪恶的品质被排列。然后,善者被留下来形成天堂社群,而恶者则被投入地狱。
后来,我又看见这束火红的光深深降至这个星球的低部。这时,它一度显为趋于亮白的火红,一度显为趋于昏暗的亮白,又一度显为黑暗。我被天使告知,这种表象是由住在该星球低部的居民接受出于良善的真理和出于邪恶的虚假造成的。这束火红的光本身肯定不会经历这些变化。他们还说,这个星球的低部既有善者居住,也有恶者居住;但他们都被分开了,好叫恶者能被主通过善者掌控。他们补充说,善者时不时地被主提入天堂,他们的地方便被其他人占据,这一过程如此反复进行。
随着这束火光下降,善者以同样的方式与恶者分离,一切事物都恢复次序。因为恶者耍弄各种阴谋诡计进入善者的住处,并攻击他们。这就是那次来访的原由。随着下降逐渐变得明亮并呈现出人的形式,然后变成一束火红之光的那团云是一个天使社群,而主就在这天使社群中间。这使我得以知道主在福音书中所说关于最后审判的话是什么意思:
祂要与天使带着能力,满有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4:30;马可福音13:26;路加福音21: 27)
8330.“主啊,就是你手所预备的圣所”表那些处于来自主的信之真理的人所在的天堂。这从“圣所”和“你手所预备”的含义清楚可知:“圣所”是指信之真理所在的天堂,如下文所述;“你手所预备”是指从主来的。经上论及“圣所”,之所以说“你手所预备的”,是因为“手”论及真理,表示能力。“手”论及真理(参看3091, 8281节);“手”也表示能力(878, 3387, 4931-4937, 5327, 5328, 6292, 6947, 7011, 7188, 7189, 7518, 7673, 8050, 8069, 8153, 8281节);“圣所”以同样的方式论及真理(8302节)。但在此之前的话,即“为你居住的地方”和“耶和华啊,就是你所造来”则论及良善,因为它们涉及“产业的山”,“产业的山”表示仁之良善所在的天堂(8327节)。圣言中有些话论及良善,有些话论及真理(参看8314节)。
必须简要阐明何谓“产业的山”所表示的仁之良善所在的天堂,何谓“圣所”所表示的信之真理所在的天堂。仁之良善所在的天堂是主的属灵国度的内在成员所住的天堂,而信之真理所在的天堂是该国度的外在成员所住的天堂。内在成员是指那些处于仁本身和植根于仁的信之人,而外在成员是指那些处于信,尚未处于仁的人。后者出于顺从行善,而前者出于情感行善。这几个细节表明何谓仁之良善所在的天堂,何谓信之真理所在的天堂。
至于“圣所”,它在至高意义上表示来自主的信之真理,由此在代表意义上表示主的属灵国度,以及属灵教会,并由此表示作为一个教会的一个重生之人,进而在从这些抽象出来的意义上表示信之真理,因而表示信本身。至于“神圣”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8302节)。
正因如此,使得天堂被称为“圣所”的,是来自主的信之真理,如在诗篇:
愿耶和华在你遭难的日子应答你。愿祂从圣所给你救助,从锡安扶持你。(诗篇20:1, 2)
此处“圣所”表示信之真理所在的天堂;“锡安”表示爱之良善所在的天堂。
又:
神啊,他们在圣所已经看见你行走,我的神、我的王行走。神啊,你从圣所显为可畏,以色列的神。(诗篇68:24, 35)
“圣所”表示信之真理所在的天堂。这就是为何经上用“神”,而非“耶和华”之名,还提到“王”;因为“神”用在论述真理的地方,“耶和华”用在论述良善的地方(2586, 2769, 2807, 2822, 3921e, 4402, 7010, 7268节),“王”表示真理(1672, 1728, 2015, 2069, 3009, 4575, 4581, 4966, 5044, 5068, 6148节)。
又:
人民要赞美耶,因为祂从至高的圣所垂看。耶和华从天向地观看,要垂听被囚之人的叹息,要释放将要死的人。(诗篇102:18-20)
此处“圣所”也表示信之真理方面的天堂。又:
你们要在神的圣所赞美神,在祂能力的穹苍下赞美祂!(诗篇150:1)
“在圣所赞美”表示出于来自主的信之真理赞美,“在能力的穹苍下赞美”表示出于来自主的仁之良善(赞美)。
7778.“凡在埃及地头生的都必死”表那时与仁分离之信的诅咒。这从“死”和“头生的”的含义清楚可知:“死”是指诅咒(参看5407, 6119节);“头生的”是指教会的信,仁经由这信而来(352, 2435, 6344, 7035节)。但“埃及地头生的”是指无仁之信,如前所述(7766节)。
至于无仁之信,还有更多要说的。无仁之信并非信,只是关于诸如构成信的那类事物的记忆知识。因为信之真理视仁为其最终目的,后来则从作为其最初目的的仁发出。由此明显可知,构成信的事物并不存在于那些没有仁的人身上;然而,众所周知,他们的确拥有信之真理的记忆知识。他们将这种记忆知识称为信。当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被他们用来支持虚假和邪恶时,他们就不再拥有信之真理和良善,因为这些真理和良善同意它们所服务的虚假和邪恶。事实上,这时,它们所支持的真正虚假和邪恶在它们里面可以看到。
那些构成正信的事物向上看天堂和主;而那些构成与仁分离之信的事物则向下看,当它们支持邪恶和虚假时,则朝地狱观看。由此也明显可知,与仁分离之信并非信。由此可见,与仁分离之信的诅咒表示什么,即:这是信之被歪曲的真理和被玷污的良善的诅咒。因为当真理被歪曲时,它就不再是真理,而是虚假;当良善被玷污时,它就不再是良善,而是邪恶;信本身不再是由真理和良善构成,而是由虚假和邪恶构成的信,无论它外表看上去、听上去是什么样。此外,这是一个奥秘,每个人的信之品质都取决于他生活的品质。因此,如果他的生活是受诅咒的,那么他的信也是受诅咒的;因为当生活是邪恶的生活时,它就是虚假的信。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在世上并不明显,但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当那里的恶人被剥夺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时,隐藏在他们里面的虚假就从邪恶中露出来。
一些恶人有一种信之真理是真理的信念;这种信念也被视为信。但它并不是信,因为它是由这个目的产生的,即:它可以作为获取利益、要职、名声的手段而进行服务。只要这些真理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进行服务,它们被爱就是为了邪恶的意图。但当不再以这种方式进行服务时,它们就被遗弃,甚至被视为虚假。“说服性信仰”(persuasive faith)这个术语就用来描述这种信念,它也是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所表示的: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这种信也由五个愚拙的童女所拿的“没有油的灯”来表示,她们也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1-12);“灯”表示信之真理,“油”表示仁之良善;因此,“没有油的灯”表示没有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